1. 串通投标:指投标者之间互相勾结,操纵投标价格或结果的行为。一旦查实,涉事企业将面临罚款,严重者可能被取消投标资格或营业执照。
2. 虚假投标:提交不真实或误导性信息的投标文件。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保证金的没收,甚至面临法律诉讼。
3. 转包或违法分包:未经允许擅自将承包项目的全部或部分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施工。此行为会受到合同金额一定比例的罚款。
4. 超范围经营:超出企业资质等级或经营范围参与投标。这可能导致无法获得中标机会,并需支付一定额度的罚金。
5. 泄露商业秘密:非法获取、使用或泄露他人商业秘密。根据情节严重程度,可能面临刑事责任或民事赔偿。
6. 伪造、变造证件:制作或更改假证件参与投标,一经发现,将直接取消投标资格,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7. 行贿受贿:涉及金钱或其他利益交换以谋取中标优势。该行为不仅导致投标无效,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。
8. 恶意低价竞标:故意提出异常低的报价以排挤竞争对手。若损害市场秩序,可能会被处以相应罚款。
9. 利用黑市手段影响评标过程:通过非法手段干预评标结果,一旦证实,将面临法律制裁及行业禁入。
10. 违反规定接受预付款:未按合同约定提前收取工程款,会被要求退还款项并处以罚款。
11. 滥用行政权力干预招投标:公务员等利用职务便利为特定投标者提供帮助。此类行为会受到纪律处分甚至司法追责。
12. 违反公开透明原则:隐瞒信息、拒绝公布评标过程等,会被责令改正,并可能被罚款。
13. 违反保密义务:泄露应当保密的评标情况等敏感信息,将面临经济处罚或法律责任。
14. 提交不合格产品或服务:提供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货物或服务,须承担违约责任。
15. 不正当竞标联合:多个投标单位背后有共同的控制人,却表面上独立参与竞标。该行为会被取消投标结果,并处以重罚。
16. 违反公平交易原则:如通过设置不合理条件排斥潜在竞争者等。这类行为将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查处。
17. 不履行合同义务:中标后未能按约定履行合同,会面临违约金的支付及信用记录损失。
18. 提交虚假证明材料:比如虚报业绩、资历等以骗取中标。后果包括失去中标资格及罚款等处罚。
19. 不正当竞争:采取诽谤、威胁等不正当方式排挤对手,将受到法律追究。
20. 规避招标:故意拆分项目规模以逃避公开招标程序。涉事单位将受到行政处罚。
21. 不正当变更项目内容: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擅自改变工程量或标准,会导致合同终止及赔偿损失等后果。
22.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:任何违反招投标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,都会受到相应的法律惩处。